《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稿件录用原则(讨论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药学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被国内权威机构: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众多权威数据库(CA,IPA,AJ,JST,SCOPUS,CAS,IC,EMBASE/Excerpta Medica)等收录,影响因子排名在全国高校学报(医药卫生)居第2位,药学学术期刊第4位,是我国药学界颇具声誉的学术期刊。目前有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创刊50多年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声誉不断提高。2008年荣获国家级精品期刊称号,2006/2008/2010年连续三届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本刊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 、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本刊目前开设有“药学前沿”、“获奖成果”,“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述”等品牌栏目,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本刊坚持以高学术品味示人,为医药科技人员报道新成果,提供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开拓新视野架起了科技交流的桥梁。
为了保证刊物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经本刊编委会讨论,特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稿件录用原则。
一、稿件录用基本原则
1.研究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应能反映该学科的先进水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鼓励具有知识创新的研究论文投向本刊,有重大发现的研究论文以“快报”形式优先发表;
3.鼓励国际、国内重大基金项目产出论文投向本刊,审稿通过后优先发表;
4. “药学前沿”与“综述”必须具有前瞻性与权威性,且以作者本人工作为基础,原则上应参考近五年的文献。
5. “论文”、“简报”等栏目发表的论文录用参照各学科录用标准。
二、不予录用的稿件
1. 经审查后认定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
2. 违反《著作权法》,一稿两投的稿件;
3. 按照已有的方法,为新药报批进行的无创新性的实验工作;
4. 使用或重复前人传统的技术手段,论文无新意或新发现的实验工作;
5. 保密性太强,读者从中无法了解研究内容及思路,对读者无指导意义的论文;
6. 实验设计不合理、样本数太少或内容缺乏完整性的稿件。
第二章 各学科细则
药物化学
1. 具有原创性,在新药设计和化学合成的理论和方法规律性或选择性等方面有相当研究水平的文章,可以论文形式发表。有重大发现的研究论文,必要时可先以“快报”形式优先发表。
2. 以合成新衍生物为内容的文章,需报道8个以上新化合物,有关证明结构的数据完整,并有初步药理活性试验结果的可以论文形式发表。少数合成难度大的新化合物,或筛选方法一时难以实现者,在化合物数量和药理试验方面可酌情处理。
3. 天然化合物全合成系是首次合成,或非首次合成但其合成路线系全新设计,或非首次合成亦非全新设计,其中间过程有重大改变的文章均可以论文形式发表。
4. 以工艺改进为主的文章,具有下列特点者,可作论文发表。其他有一定价值的文章则以简报或技术交流形式发表。
(1)合成工艺属全新设计,对工业化生产有较大指导意义。
(2)合成工艺虽非全新设计,但有重大改进(至少两步以上反应有较大改进,或一步反应有重大改进,并且收率提高较大)及改进过程具有研究性。
(3)对反应机理有新发现,或虽没有突破原有结论但发现了新副产物,并对副产物的产生原因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有初步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
1. 新化合物和新天然产物,有生物活性者优先录用;
2. 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包括构-效关系的研究;
3. 从药用植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的已知化合物一般只作为简报发表,对有活性的或结构复杂鉴定有难度的也可作论文发表;
4. 化合物鉴定中的波谱学规律。
生药学
1. 生药资源研究
(1)资源学基础及方法学研究
(2)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3)生物物种、环境生态与药材质量关系研究
(4)资源化学与化学分类学研究
2. 生药质量控制研究
(1)生药鉴定系统研究及新方法、新技术
(2)生药质量评价及标准研究
(3)中药加工炮制研究
3. 生药生物技术研究
(1)生药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
(2)药用植物细胞工程研究
(3)转基因药用植、动物研究
药剂学
1. 在药剂、制剂技术、辅料、给药途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
2. 在药物释放、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增溶、稳定等理论及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3. 药剂学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的研究;
4. 在剂型及制剂、制剂技术、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物理药剂学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及具有一定新意、新见解或新发现的研究;
5. 在剂型或制剂领域中具体解决某一个或几个问题的研究;
6. 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方法及新剂型等进行制剂学、生物药剂学或药动学研究、内容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及指导意义的研究;
药理学和毒理学
鼓励进行新靶点、新机理、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型的研究。药效学的研究要有新发现。
1. 药代动力学:根据天然药物的特点,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2. 毒理学:应在发现毒理的基础上,鼓励进行相应的机理、靶器官、毒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3. 受试药物应来源明确、基源清楚,并有相应的制备工艺叙述。中药复方应注明全部组成,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
药物分析
1. 药物质量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应用;
2. 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现代分离分析方法学研究及应用;
3. 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
4. 药物质量控制中微量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5. 分析方法必须有完整的分析方法验证,无原始图谱和数据不充分的论文不予发表。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前沿领域或交叉学科如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研究结果优先发表;
2.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学科创新性研究;
3. 能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4. 有关生物制药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剂型的研究;
5. 生化药物构效关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作用机制;
6. 有关海洋药物生物技术的研究。
总访问量: